公共管理平台 | 建设企业评估公示一张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信用标注

应用场景“开花结果” 让信用看得见、用得妙

发布日间:2020-09-20   浏览次数:577

“自2020年3月上线以来,我们已为1038家企业提供电子化信用凭证,替代传统保证金总额约11.7亿元人民币,为中小企业节约大量资金占用成本。”三峡融资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业务二部总经理助理刘海波向记者介绍了信用应用项目“智慧电子投标保函平台”。

2020线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信用应用场景创投大赛颁奖典礼10日在重庆举行。此前,来自中国9省(市、区)145支队伍350人参赛,累计征集90个参赛项目,最终评选出“十佳信用应用场景”,涉及信用融资、风险管理、政务服务、企业招聘、预付消费、电商扶贫、电子签约等多个领域。“开花结果”的各种应用场景,让信用看得见、用得妙。

2020年是中国施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收官之年。该文件要求“积极推广信用产品的社会化应用,促进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协同共享”。

“信用建设的核心在于应用。”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戴明在颁奖典礼上说,重庆已搭建起市、区(县)一体化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中国(重庆)”网站,归纳收集市场主体注册登记、资质资格、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红黑名单”等各类公共信用信息4.7亿余条,“信易贷”“信易批”“信易租”“信易游”等“信易+”系列惠民便企应用逐步推开。

此次大赛让更多创新性的信用应用场景走进公众视野。

刘海波告诉记者,一般项目招投标流程耗时约1个月,参与投标的企业需提前交纳保证金或纸质保函。1个月的资金占用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项财务负担。入驻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智慧电子投标保函平台”,以“金融+数据+信用+科技”为支撑,通过融资担保机构为投标企业开立电子化信用凭证,替代传统保证金或纸质保函,为企业减少资金占用率,又为招标人规避风险,增加了围标、串标难度,减少工作量。该平台还实现全流程线上管理,企业只需线上申请,符合平台设置的风控条件,就能获得这项服务。

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对金融机构风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电力数据具有可信度高、时效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的“电力信用大数据服务平台”以用电行为数据分析为基础,建立电力信用指标体系和模型,帮助企业降低融资门槛和资金成本,辅助金融机构完成相关资质审查或风险评估,降低风险及运营成本。

该公司数据运营中心主任段立告诉记者,公司2019年已与12家主流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处室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目前进入“进行市场化应用,让信用更有价值”的阶段。大赛涌现出的应用场景,可以让信用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民众的生活场景中去,让信用帮助其节约成本、增加“获得感”。



--文章来自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