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间:2020-07-13 浏览次数:577
良好的信用就如企业的金字招牌,然而却有些企业枉顾法律法规,即使受到处罚也不以为然,非得等“信用污点”影响企业经营方才懊悔。近日,就有两家建筑公司一改以往能拖则拖的消极态度,先后找到慈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古塘中队,心急表示想要纠正自己未改正的违法行为。
5月初,一建筑公司区域负责人来到古塘中队,见到执法队员小周,便迫切地邀请其上门检查违法行为的改正情况。经区域负责人一番介绍,小周才得知该公司的违法行为要追溯至2018年。当时古塘中队针对其在城市道路上开设坡道的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执法队员多次联系负责人及时改正违法行为,但是该公司负责人把执法队员的劝导当作了耳旁风,仅缴纳了罚款,改正行为则一拖再拖。
由于负责人始终未对违法行为上心,这一拖延便过了2年。而如今却急着改正违法行为,是因为该公司近期计划参与项目投标。就在准备投标时,公司发现因企业失信而无法参与项目竞标,造成该结果的正是这因迟迟未改正而无法结案的违法行为。公司负责人意识到违法行为和企业信用挂钩后懊悔不已,火急火燎地将城市道路恢复原状,赶至古塘中队处理。
无独有偶,近期还有一家建筑公司的负责人同样在参与项目招投标期间发现公司信用存在瑕疵,为此特地赶至古塘中队咨询如何修复企业信用。执法队员了解到,原来该公司因2018年4月在古塘街道某地擅自夜间施工而被处以行政处罚。这一行政处罚记录,影响了该公司参与宁波的一个项目招投标。为了不错过此次项目招标,公司负责人想尽快修复企业的信用。
接到两家企业的“求助”后,执法队员立即前往现场勘查改正情况,审核结案和信用修复资格。时隔两年,上述两家企业终于修复了企业信用,事后执法队员回访时得知他们已顺利获得了项目竞标的资格。
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离不开信用,慈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所有企业负责人能以此为鉴,在生产经营中要三思而后行。企业要维护好信用,最关键的是不要触碰法律底线,即使做出违法行为也要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改正,以免错失发展的机遇。”
--信息来源:法制网